以下是四年前的今天,我在臉書留下的貼文:

剛剛跟老爸看電視,看到鍾欣凌在專訪節目分享她的減肥過程
她本來是想要吃減肥藥的,透過朋友介紹了一間藥房
於是就吃了一段時間,瘦了十幾公斤
她母親還說要是瘦到58公斤就給她一萬塊
直到有一天她爸爸看到報紙聽說那個老闆被抓了,因為他的藥裡面有安非他命,難怪效果這麼好

看到這裡我就跟我爸講,「對嘛,所以不要吃減肥藥~」
正當我要接下一句「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」
我就看到老爸一副不屑的表情說:「你自己還不是在靠減肥茶,我跟你講啦,不要依靠那些,那些都沒有用啦!」
他一這樣講我就沉默了,因為我不想跟他多說了
我在幾分鐘內就轉移了話題,但你以為我這樣就是默認了嗎?
我的確是每天喝,但我還是有在做飲食控制啊,我還是要求自己要有一定量的運動啊,而且我的減肥茶是中藥煮成的,我是有參考專業人士的說法才採用的,不是來路不明的,不懂就不要亂評論!
驕傲不要緊,但不要顯露出你的無知嘛!

某人說過:「有時候你做得再好也有人會有意見,習慣便好了,專心走自己的路比較重要。」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我是分隔線么么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首先我要感謝臉書有這樣的動態回顧的功能
這是我面對過去所有的負面情緒乃至於心裡傷口很重要的工具
再來我要感謝四年前的我自己,有誠實地記錄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自己最真實的心情
突如其來的被否定,讓我放棄了為自己說話的勇氣
從小到大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
小時候是寫在筆記本上,長大了有自己的電腦了就記錄在網路上
但是我從來沒有那種勇氣為自己說話
一來是因為怕爸爸
二來是因為太多經驗告訴我,這樣做對自己沒有好處,也不會有人站在我這邊
但是,我選擇隱忍和沉默,難道就是對自己好了嗎?
是,我的確是換來了表面上、而且是暫時性的安全,不會因為幫自己說話而面臨極大的心理壓力、以及被拋棄的恐懼
但長久來看,這對我的心理健康是百害而無一利
第一,我不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尊嚴、不敢袒露自己真實的心情,時間一長,就會容易認為「說真話是錯的、是危險的」
第二,虛假的自己做了久了,就會遺忘真實的自己
第三,心態上很難坦蕩,容易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、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,但究竟為什麼不能讓別人知道,也沒有一個正確的說法,唯一的解釋是:羞恥感的催化
綜上所述,四年後的自己已經把問題分析到這樣的程度,那麼重頭再來,我會怎麼為自己說話?
 
「有沒有用要靠客觀結果檢驗啦,而且那個中藥師是媽媽介紹的,我想媽媽會介紹那位中藥師一定有她的道理。」
 
說真的,我其實不太在意所謂的家庭和諧
我甚至覺得以當時來說,我們家的和諧是極其表面的
所有人都在忍耐一個人的口無遮攔,這算哪門子和諧?
哥,我還記得好幾年前,你還會為了我跟爸爸吵架
其實當時我一方面覺得非常過意不去,感覺好像把你拖下水,但我另一方面又覺得你超像超級賽亞人
我有很長一段時間,認為我們家,只在乎和諧、不在乎是非
但是現在我也慢慢體悟到,所謂的是非,每個人的認知是不同的,我不能因為你們都不幫我說話、就認為你們都在放縱老爸的口無遮攔
哥,我記得你曾經這樣形容過我:「你就是挑事來的」
我能了解為什麼你這麼說
媽媽也不止一次的教我,應該怎麼樣跟爸爸說話
但是我就是覺得彆扭,做不到,我沒辦法做媽媽口中那種溫順的孩子
我心裡想的往往都是,我沒掀桌就已經不錯了,還道歉??
究其原因,這些都是我的羞恥感所致
羞恥感的威力,不僅僅在於讓一個人覺得自己很蠢很沒用,它還能摧毀一個人控制負面情緒的能力
以前我頂嘴的時候都是處在這樣的狀態中:我很憤怒,我沒辦法好好說話
 
心理學家 Lansky 提出,羞恥感是一種有很大情緒消耗的情感
因此,它的存在會降低我們控制衝動的能力(情緒管理能力有限)。
當羞恥中的人感受到他人發出的語言或身體上的攻擊信號時,他們更有可能衝動地做出反應。
 
Retzinger 提出,憤怒是最常見的用來應對羞恥感的方法。
1995 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後的成年人,在羞恥感受之後,所有年齡段的人控制憤怒的能力都出現了顯著下降。
而在內疚感受之後,所有年齡段的人控制憤怒的能力都沒有下降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羞恥感強烈的個體,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暴力。
他們更有可能在親密關係裡羞辱對方,或者使用身體上的暴力。
這種暴力對他們來說的首要功能,是通過損害另外一個人的自尊感,來獲得自己自尊感的提升。
越不懂得如何處理負面情緒的人,越容易出現這種模式。
而由於羞恥感如此隱蔽,很難轉化為語言加以溝通,伴侶們以為自己反覆面對的是憤怒的問題,而難以真正處理羞恥的問題。
 
我想我知道我為什麼那麼愛頂撞了
所以我才會長久以來都認為,憑甚麼我沒錯卻還要道歉?這是哪招?
但是反過來想想,會不會以前爸爸也有過類似的遭遇?才會在沒有自覺的情況下、把同樣的羞恥感複製到我身上?
我這樣講不曉得對不對,但我認為可以討論
對於爸爸的過去,我了解的不多
但我們從小到大,爸爸最常掛在嘴邊的事情就是他考高中的那年
奶奶當年親口對他說:「你沒考上宜蘭高中,在家裡就不要講話了。」
我不知道爸爸的深層感受是如何,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一定受到了刺激
還有他在軍中的時候,被長官當面罵豬頭
還有被鐵棍教訓的事,雖然我印象中爸爸並沒有明確的說原因在哪裏
就我個人而言,我會這樣解讀奶奶那句話:
你在我們家的價值,得透過你的學歷來證明
而且奶奶的那句話,帶有非常強烈的否定意涵
加上爸爸在當軍人的十年生涯當中,他的經歷導致他有氣無處發
所以一個減肥藥的報導可以讓他不滿
我邊看電視邊喝水,也可以讓他不滿
我穿著黃色的背心,也可以讓他不滿(這些都有事例,我都有紀錄,只是很難翻出來)
 
人天生就是一個,可以從欺負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感的動物
(別看我這樣,我小時候也欺負過別人)
爸爸本來就不太會換位思考,他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也是預料中的事
只是說太心疼我自己了
明明不是我的問題卻還要道歉
那麼辛苦的道歉
連為什麼道歉,都不曉得
我想告訴自己的是
你沒有錯,道歉也不代表你有錯
其實可悲的人不是你,因為你至少還能覺察自己的問題,你還懂得利用網路上的資源、透過心理文章來了解自己、找到那個出口
不像有些人,痛苦或煩惱了一輩子也不知道問題在哪
只能繞圈圈,身邊的人也不敢跟自己說真話
誰更可悲呢?
 
也許我短時間內學不會如何處理負面情緒
但至少可以從慈悲心做起
慈悲心,就是羞恥心的解藥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卡洛琳Caro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